種糧大戶拆遷賠償2025,基本農田有糧食補貼嗎,法律主觀:現在國家還沒有取消糧食補貼,所以2019年還是有糧食補貼的。但并非所有的農民朋友都能獲得糧食補貼。尤其是以下幾類農民朋友不能獲得補貼:1、將家中承包地閑置拋荒的農民;2、將家中閑置的
現在國家還沒有取消糧食補貼,所以2019年還是有糧食補貼的。但并非所有的農民朋友都能獲得糧食補貼。尤其是以下幾類農民朋友不能獲得補貼:1、將家中承包地閑置拋荒的農民;2、將家中閑置的土地轉讓給他人的農民;3、未經許可擅自開荒種田的農民。
《農業支持保護補貼資金管理辦法》 第五條農業支持保護補貼用于耕地地力保護的資金,補貼對象原則上為擁有耕地承包權的種地農民。 用于糧食適度規模經營的資金,補貼對象為糧食適度規模生產經營者,重點向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和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新型經營主體和新型服務主體傾斜。對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建設的支持資金統籌用于資本注入、擔保費用補助、風險補償等方面。
法律分析:主要有農作物良種補貼、種糧農民直接補貼和農資綜合補貼三項補貼,已合并為耕地地力保護補貼。
法律依據:《財政部農業部關于全面推開農業“三項補貼”改革工作的通知》
第一條 在支持糧食加工設施方面,支持種糧大戶、家庭農場、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糧食倉儲、烘干等初加工設施,提升糧食產品質量和競爭力。
第二條 在支持糧食適度規模經營方面,支持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糧食生產社會化服務、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等,提升生產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第三條 在農田建設方面,積極支持從事糧食適度規模生產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申報和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支持地方在安排建設任務和分解下達投資時,將資金向種糧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傾斜,幫助加快改善糧食生產田間設施條件,提升糧食生產能力。
法律分析:種糧直補是指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就是把通過流通環節的間接補貼改為對種糧農民的直接補貼,原則上按糧食種植面積把糧食補貼直接發放到種糧農民手中。那么,耕地補貼又是指什么呢?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是以2014年農業三項補貼為基礎,將原中央農資綜合補貼資金的80%、中央種糧農民直接補貼、國家農作物良種補貼合并為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從這兩個概念可以看出,種糧直補和耕地補貼并非同一個項目,而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是包含了中央種糧農民直接補貼,現在基本上是不存在種糧直補的項目了。至于耕地補貼的標準,以當地公布的規定為準。
法律依據:《2018-2020年農機購置補貼實施指導意見》第二條 補貼范圍和補貼機具中央財政資金全國農機購置補貼機具種類范圍(以下簡稱“補貼范圍”)為15大類42個小類137個品目(詳見附件1)。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黑龍江省農墾總局、廣東省農墾總局(以下簡稱“各省”),根據農業生產實際需要和補貼資金規模,按照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從上述補貼范圍中選取確定本省補貼機具品目,實行補貼范圍內機具敞開補貼。要優先保證糧食等主要農產品生產所需機具和深松整地、免耕播種、高效植保、節水灌溉、高效施肥、秸稈還田離田、殘膜回收、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等支持農業綠色發展機具的補貼需要,逐步將區域內保有量明顯過多、技術相對落后、需求量小的機具品目剔除出補貼范圍。補貼機具必須是補貼范圍內的產品,同時還應具備以下資質之一:(1)獲得農業機械試驗鑒定證書(農業機械推廣鑒定證書);(2)獲得農機強制性產品認證證書;(3)列入農機自愿性認證采信試點范圍,獲得農機自愿性產品認證證書。補貼機具須在明顯位置固定標有生產企業、產品名稱和型號、出廠編號、生產日期、執行標準等信息的永久性銘牌。
1、種糧直補政策,中央財政將繼續實行種糧農民直接補貼,補貼資金原則上要求發放給從事糧食生產的農民,具體由各省級人民政府根據實際情況確定。中央財政已向各省,種糧直補資金151億元。2、農資綜合補貼政策,中央財政將繼續實行種糧農民農資綜合補貼,補貼資金按照動態調整制度,根據化肥、柴油等農資價格變動,遵循“價補統籌、動態調整、只增不減”的原則及時安排和增加補貼資金,合理彌補種糧農民增加的農業生產資料成本。中央財政已向種農資綜合補貼資金1071億元。3.良種補貼政策,農作物良種補貼政策對水稻、小麥、玉米、棉花、東北和內蒙古的大豆、長江流域10個省(市)和河南信陽、陜西漢中和安康地區的冬油菜、藏區青稞實行全覆蓋,并對馬鈴薯和花生在主產區開展試點。小麥、玉米、大豆、油菜、青稞每畝補貼10元。其中,新疆地區的小麥良種補貼15元;水稻、棉花每畝補貼15元;馬鈴薯一、二級種薯每畝補貼100元;花生良種繁育每畝補貼50元、大田生產每畝補貼10元。水稻、玉米、油菜補貼采取現金直接補貼方式,小麥、大豆、棉花可采取現金直接補貼或差價購種補貼方式,具體由各省(區、市)按照簡單便民的原則自行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條征收土地的,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征收耕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征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該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至十倍。征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計算。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按照被征收的耕地數量除以征地前被征收單位平均每人占有耕地的數量計算。每一個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費標準,為該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四至六倍。但是,每公頃被征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最高不得超過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十五倍。征收其他土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參照征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標準規定。被征收土地上的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征收城市郊區的菜地,用地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繳納新菜地開發建設基金。依照本條第二款的規定支付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準,可以增加安置補助費。但是,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不得超過土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三十倍。國務院根據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在特殊情況下,可以提高征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標準。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四十二條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規定的權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體所有的土地和單位、個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動產。征收集體所有的土地,應當依法足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等費用,安排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保障被征地農民的生活,維護被征地農民的合法權益。征收單位、個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動產,應當依法給予拆遷補償,維護被征收人的合法權益收個人住宅的,還應當保障被征收人的居住條件。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貪污、挪用、私分、截留、拖欠征收補償費等費用。
法律分析:農村農田補貼沒補可以找當地的村委會反映情況,也可以找當地的財政部門、農業部門。
法律依據:《財政部、農業部關于調整完善農業三項補貼政策的指導意見》三、切實做好調整完善農業“三項補貼”政策的各項工作
調整完善農業“三項補貼”政策事關廣大農民群眾利益和農業農村發展大局,事關國家糧食安全和農業可持續發展大局。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財政部門、農業部門要充分認識調整完善農業“三項補貼”政策的重要意義,統一思想,高度重視,精心組織,明確責任,加強配合,扎實工作,確保完成調整完善農業“三項補貼”政策的各項任務。
(一)切實加強組織領導。調整完善農業“三項補貼”政策由省級人民政府負總責。地方各級財政部門、農業部門要在人民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加強對具體實施工作的組織領導,建立健全工作機制,明確工作責任,密切部門合作,確保工作任務和具體責任落實到位,確保調整完善農業“三項補貼”政策的各項工作落實到位。地方各級財政部門要安排相應的組織管理經費,保障各項工作的有序推進。
(二)認真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各省級財政部門、農業部門要結合本地實際,在充分聽取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認真制定調整完善農業“三項補貼”政策實施方案,因地制宜研究支持糧食適度規模經營的范圍、支持方式,明確時間節點、任務分工和責任主體,明確政策實施的具體要求和組織保障措施。確定的具體實施方案要報請省級人民政府審定同意。各省在研究糧食適度規模經營支持方式過程中要與財政部、農業部進行溝通,省級人民政府審定的實施方案要報財政部、農業部備案。
(三)抓緊落實農業“三項補貼”政策。各地要抓緊制定2015年農業“三項補貼”政策落實方案,調整優化補貼方式,抓緊撥付80%的農資綜合補貼資金和全部種糧農民直接補貼、農作物良種補貼資金,及時安全發放到農戶,盡快兌付到農民手中。用于支持糧食適度規模經營的資金要抓緊研究制定具體措施,盡快落實到位。試點地區農作物良種推廣可以根據需要從上級財政和本級財政安排的農業技術推廣與服務補助資金中解決。
(四)切實加強農業“三項補貼”資金分配使用監管。明確部門管理職責,逐步建立管理責任體系。中央財政農業“三項補貼”資金按照耕地面積、糧食產量等因素測算切塊到各省,由各省確定補貼方式和補貼標準。省級財政部門、農業部門負責項目的組織管理、任務落實、資金撥付和監督考核等管理工作,督促市縣級財政部門、農業部門要做好相關基礎數據采集審核、補貼資金發放等工作。對騙取、套取、貪污、擠占、挪用農業“三項補貼”資金的,或違規發放農業“三項補貼”資金的行為,將依法依規嚴肅處理。
(五)密切跟蹤工作進展動態。中央和省級財政部門、農業部門要密切跟蹤農業“三項補貼”政策調整完善工作進展動態,加強信息溝通交流,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對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財政部、農業部將深入有關省開展調查研究,及時了解情況,總結經驗,解決問題。同時,財政部、農業部將研究制定相關制度,適時對各地農業“三項補貼”政策落實情況進行績效考核,考核結果將作為以后年度農業補貼資金及補貼工作經費分配的重要因素。
(六)做好政策宣傳解釋工作。各地要切實做好輿論宣傳工作,主動與社會各方面特別是基層干部群眾進行溝通交流,贏得理解和支持,為政策調整完善和改革試點工作有序推進創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和社會環境。
法律分析:農業支持保護補貼:包括直接補貼、農作物良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其中糧食直補對象為水稻、玉米、小麥等為主的糧食作物,水稻補貼標準大部分地區提升250元/畝,玉米補貼標準各個地區不一,良種補貼補貼標準為水稻15元/畝,小麥、玉米、花生等10元/畝。
法律依據:《關于全面推開農業“三項補貼”改革工作的通知》 第二條 (一)加強耕地地力保護。用于耕地地力保護的補貼資金,其補貼對象原則上為擁有耕地承包權的種地農民;補貼依據可以是二輪承包耕地面積、計稅耕地面積、確權耕地面積或糧食種植面積等,具體以哪一種類型面積或哪幾種類型面積,由省級人民政府結合本地實際自定;補貼標準由地方根據補貼資金總量和確定的補貼依據綜合測算確定。對已作為畜牧養殖場使用的耕地、林地、成片糧田轉為設施農業用地、非農業征(占)用耕地等已改變用途的耕地,以及長年拋荒地、占補平衡中“補”的面積和質量達不到耕種條件的耕地等不再給予補貼。鼓勵各地創新方式方法,以綠色生態為導向,提高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水平,引導農民綜合采取秸稈還田、深松整地、減少化肥農藥用量、施用有機肥等措施,切實加強農業生態資源保護,自覺提升耕地地力。(二)促進糧食適度規模經營。用于糧食適度規模經營的補貼資金,原則上以2016年的規模為基數,每年從農業支持保護補貼資金中予以安排,以后年度根據農業支持保護補貼的預算安排情況同比例調整,支持對象重點向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和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新型經營主體傾斜,體現“誰多種糧食,就優先支持誰”。各地要堅持因地制宜、簡便易行、效率與公平兼顧的原則,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農業生產率、土地產出率和資源利用率。鼓勵各地創新新型經營主體支持方式,采取貸款貼息、重大技術推廣與服務補助等方式支持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多種形式的糧食適度規模經營,不鼓勵對新型經營主體采取現金直補。對新型經營主體貸款貼息可按照不超過貸款利息的50%給予補助。對重大技術推廣與服務補助,可以采取“先服務后補助”、提供物化補助等方式。要加快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在糧食生產托管服務、病蟲害統防統治、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等方面,積極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支持符合條件的經營性服務組織開展公益性服務,積極探索將財政資金形成的資產折股量化到組織成員。
●政府對農村種糧大戶的補貼標準是多少?
●農村種糧大戶的補貼
●種糧大戶補貼多少錢一畝
●大戶種糧國家補償多少
●種糧大戶政府補貼
●種糧大戶補貼政策2020
●種糧大戶出現退租現象
●種糧大戶場地問題怎么解決的
●種糧大戶政策
●關于種糧大戶扶持政策
●基本農田有糧食補貼嗎多少錢
●基本農田有糧食補貼嗎多少錢
●基本農田有補助嗎
●基本農田可以收糧食嗎
●基本農田只能種植糧食嗎
●國家對基本農田的補償標準
●基本農田可以建設糧倉嗎
●基本農田能用嗎
●基本農田可以建糧食倉儲嗎
●基本農田能征收嗎
文章來源參考:【頭條】2025農村種糧大戶的補貼,種糧大戶補貼政策2020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我們的本網站以便快速找到!
投稿:卞婷諾
內容審核:王學棉律師
電話:400-1598098 郵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亮馬橋路甲40號二十一世紀大廈3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