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勞務報酬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勞務報酬個人所得稅怎么退稅的, 2025年勞務報酬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 勞務報酬所得是指個人從事勞務取得的所得,包括從事設計、裝潢、安裝、制圖、化驗、測試、醫療、法律、會計、咨詢、講學、翻譯、審稿
勞務報酬所得是指個人從事勞務取得的所得,包括從事設計、裝潢、安裝、制圖、化驗、測試、醫療、法律、會計、咨詢、講學、翻譯、審稿、書畫、雕刻、影視、錄音、錄像、演出、表演、廣告、展覽、技術服務、介紹服務、經紀服務、代辦服務以及其他勞務取得的所得。勞務報酬個人所得稅的計算并非一概而論,而是根據收入的不同情況采用不同的計算公式。?
預扣預繳階段?
每次收入不超過4000元:?
應預扣預繳稅額=(收入-800)×預扣率-速算扣除數?
這里的“收入”即勞務報酬所得金額,800元是固定的扣除費用。預扣率和速算扣除數根據國家稅務總局規定的個人所得稅預扣率表來確定。例如,小王為某公司提供設計服務,一次性獲得勞務報酬3000元。由于3000元小于4000元,其應預扣預繳稅額=(3000-800)×20%-0=440元。這里預扣率為20%,速算扣除數為0(因為在不超過20000元這一檔,對應預扣率20%,速算扣除數0)。?
每次收入4000元以上:?
應預扣預繳稅額=收入×(1-20%)×預扣率-速算扣除數?
在這種情況下,先扣除20%的費用,再按照對應的預扣率和速算扣除數計算應預扣預繳稅額。比如小李為一家企業提供技術咨詢服務,獲得勞務報酬8000元。其應預扣預繳稅額=8000×(1-20%)×20%-0=1280元。同樣,這里預扣率為20%,速算扣除數為0,因為8000×(1-20%)=6400元,屬于不超過20000元這一檔。當勞務報酬所得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超過20000元時,預扣率和速算扣除數會相應變化。如小張取得勞務報酬30000元,其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30000×(1-20%)=24000元,應預扣預繳稅額=24000×30%-2000=5200元,此時預扣率為30%,速算扣除數為2000(對應20000-50000元這一檔)。?
年度匯算清繳階段?
居民個人取得勞務報酬所得,將與工資、薪金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合并為綜合所得,按納稅年度合并計算個人所得稅。?
綜合所得應納稅額=[(綜合所得收入額-60000元-“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子女教育等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捐贈)×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其中,勞務報酬所得收入額=勞務報酬所得×(1-20%)。在年度匯算清繳時,會將全年的勞務報酬所得(扣除20%后)與其他綜合所得項目合并計算。例如,小趙全年工資收入80000元,勞務報酬收入40000元,“三險一金”全年扣除15000元,子女教育專項附加扣除12000元。首先計算勞務報酬所得收入額=40000×(1-20%)=32000元,綜合所得收入額=80000+32000=112000元。然后計算應納稅所得額=112000-60000-15000-12000=25000元。根據個人所得稅稅率表,對應的適用稅率為3%,速算扣除數為0,應納稅額=25000×3%-0=750元。如果在預扣預繳階段已經繳納了一定稅額,在匯算清繳時多退少補。
一、可退稅的情況
依據相關規定,當出現以下情況時,納稅人可申請勞務報酬個人所得稅退稅:
年收入不足6萬但已預繳:年度綜合所得年收入額不足6萬元,然而平時預繳過個人所得稅。例如,某納稅人1月獲得1萬元勞務報酬,個人繳付三險一金2000元,假設無專項附加扣除,預繳了90元稅款;其余月份每月收入4000元,無需預繳個稅。全年來看,該納稅人年收入額不足6萬元,無需繳稅,其預繳的90元稅款就可以申請退還。
專項附加扣除未及時申報:年度有符合享受條件的專項附加扣除,不過在預繳稅款時沒有扣除。比如,某納稅人每月勞務報酬1萬元、個人繳付三險一金2000元,有兩個上小學的孩子,按規定每月可享受2000元(全年24000元)的子女教育專項附加扣除。但在預繳環節未填報,計算個稅時未減除該附加扣除,全年預繳個稅1080元。在年度匯算時填報相關信息后可補充扣除24000元,扣除后全年應納個稅360元,按規定就可以申請退稅720元。
扣除項目不充分:因年中就業、退職或者部分月份沒有收入等原因,導致最終減除費用6萬元、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六項專項附加扣除、企業(職業)年金以及商業健康保險、稅收遞延型等相關項目扣除不充分。例如,某納稅人于8月底退休,退休前每月勞務報酬1萬元、個人繳付三險一金2000元,退休后領取基本養老金。假設沒有專項附加扣除,1至8月預繳個稅720元;后4個月基本養老金按規定免征個稅。全年來看,該納稅人僅扣除了4萬元減除費用(8×5000元/月),未充分扣除6萬元減除費用。年度匯算足額扣除后,該納稅人可申請退稅600元。
預扣率高于年適用稅率:取得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年度中間適用的預扣預繳率高于全年綜合所得年適用稅率。如某納稅人每月固定一處取得勞務報酬1萬元,適用20%預扣率后預繳個稅1600元,全年19200元;全年算賬顯示,其全年勞務報酬12萬元,減除6萬元費用(不考慮其他扣除)后,適用3%的綜合所得稅率,全年應納稅款僅有1080元,這種情況就可以申請退稅。
未享受或未足額享受稅收優惠:預繳稅款時,未享受或者未足額享受綜合所得稅收優惠,如殘疾人減征個人所得稅優惠等情況。
公益慈善捐贈未扣除:有符合條件的公益慈善捐贈支出,但預繳稅款時未辦理扣除。
二、退稅辦理流程
注冊并登錄軟件
首先,需要下載“個人所得稅”APP。下載完成后,進行賬號注冊,然后登錄賬號。登錄成功后,在個人中心完善相關信息,并添加一張銀行卡,這張銀行卡將用于接收退回的稅款。
提出申請
打開APP后,進入辦稅界面,找到“申報-綜合所得匯算申報”處進行申報。默認的是簡易申報,系統會自動計算出退稅金額。如果需要調整申報數額,可以切換到標準申報進行辦理。另外,還有一種操作路徑是,進入年度匯算:首頁【常用業務】—【綜合所得年度匯算】。進入申報界面后,填報方式有【使用已申報數據填寫】和【自行填寫】兩種選擇,為方便申報,推薦選擇【使用已申報數據填寫】,稅務機關已按一定規則預填了部分申報數據,只需確認即可。選擇【使用已申報數據填寫】—【開始申報】后,系統提示【標準申報須知(使用已申報數據)】,點擊“我已閱讀并知曉”,即可開始年度匯算申報。
確認信息
在申報過程中,需要對個人基礎信息、匯繳地、已繳稅額進行仔細確認,確保信息準確無誤。
填報數據
確認預填的收入和扣除信息無誤后,可直接點擊【下一步】。
計算稅款
數據系統會自動計算本年度綜合所得應補(退)稅額。
提交申報
確認計算結果后,點擊【提交申報】即可。
申請退稅
如存在多預繳稅款的情況,可選擇【申請退稅】。提交退稅申請后,可在服務界面-申報信息查詢中,點擊申報查詢查看退稅的進度。需要注意的是,為方便納稅人獲取退稅,納稅人年度綜合所得收入額不超過6萬元且已預繳個人所得稅的,稅務機關在網上稅務局(包括手機個人所得稅APP)提供便捷退稅功能,納稅人可以通過簡易申報表辦理年度匯算退稅。
退稅時間
申請個人所得稅退稅以主管稅務機關審核進度為準,按照目前的規定,匯算清繳退稅的時間為從申請之日起十個工作日內到賬,特殊情況可延長三十個工作日。
●2025年勞務報酬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是什么
●2020勞務報酬個人所得稅計算
●2021年勞務報酬個人所得稅
●最新勞務報酬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
●2018勞務報酬所得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
●勞務報酬個人所得稅稅率計算器來
●2020勞務報酬的個人所得稅
●2020勞務報酬個人所得稅計算
●2020勞務報酬個稅計算
●2020年勞務報酬個稅計算公式
●一般勞務報酬可以退稅嗎
●勞務報酬超6萬不能退稅嗎
●勞務報酬扣稅20%可以退嗎
●勞務未超過6萬退稅能退多少
●勞務報酬個人所得稅怎么退稅的呢
●勞務報酬個人所得稅怎么退稅的計算方法
●勞務報酬個人所得稅如何退稅
●勞務報酬個人所得稅可以退多少
●勞務費個人所得稅怎么退稅
●勞務報酬個人所得稅 退稅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2025全文:今日政策法律更新
●殘疾人個人所得稅退稅政策最新2024,殘疾人個人所得稅如何辦理退稅:今日政策法律更新
●退休返聘人員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退休返聘人員人所得稅怎么算:今日政策法律更新
●工資納稅最新標準2025,哪些收入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今日政策法律更新
●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匯算清繳管理辦法2025全文:今日政策法律更新
●2025個人所得稅退稅標準最新,個人所得稅退稅怎么操作:今日政策法律更新
●個人所得稅扣除標準2025最新,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2025最新:今日政策法律更新
●個人所得稅稅率表及計算方式詳解2025最新,個人所得稅扣除標準2025最新:今日政策法律更新
●股東分紅個人所得稅稅率2025最新,股東分紅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今日政策法律更新
●個體工商戶個人所得稅計稅辦法2025全文:今日政策法律更新
●2025年勞務報酬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勞務報酬個人所得稅怎么退稅的:今日政策法律更新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2025全文:今日政策法律更新
●2025拆遷中能要求個人補償信息公開嗎,拆遷補償款個人所得稅:今日征拆普法更新
●殘疾人個人所得稅退稅政策最新2024,殘疾人個人所得稅如何辦理退稅:今日政策法律更新
●退休返聘人員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退休返聘人員人所得稅怎么算:今日政策法律更新
●工資納稅最新標準2025,哪些收入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今日政策法律更新
●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匯算清繳管理辦法2025全文:今日政策法律更新
●2025個人所得稅退稅標準最新,個人所得稅退稅怎么操作:今日政策法律更新
來源:頭條-2025年勞務報酬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2018勞務報酬所得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
電話:400-1598098 郵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亮馬橋路甲40號二十一世紀大廈3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