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去年新修訂的《行政復議法》的施行,行政復議在解決官民糾紛中的作用越發突出,今天司法部就公布了,一例企業通過行政復議程序,成功解
2001年,某公司與當地市政府相關單位簽訂協議,約定由該公司出資建設市政府行政中心。2002年8月,該公司再次與政府簽訂協議,約定由該公司出資建設市政府門前廣場。上述兩份協議中,均約定由市政府指定區域分批次為該公司提供等值土地。
2006年9月,該公司承建的工程投入使用后,經財政部門審定總造價為5.22億元,某市政府為該公司提供土地127.97萬平方米。此后,某市政府先后履行了61.98萬平方米的供地義務,仍有60多萬平方米未供地。
2008年9月17日,該公司向黑龍江省政府申請行政復議,要求某市政府履行行政協議,完成全部供地義務。2009年4月,黑龍江省政府作出責令某市政府全面履行行政協議的《行政復議決定書》。此后,地方政府又于2011年之前履行了40多萬平方米的供地義務,但仍有21萬多平方米供地未履行。
沒想到,供地之事一拖就是十多年,一直未得到解決。直到2021年9月,該公司選擇向國務院申請行政復議監督。
2021年12月23日,國務院作出《行政復議監督通知書》,認為生效的行政復議決定應當依法履行,請黑龍江省政府依法責令某市政府以符合法律規定的方式,積極穩妥處理其與申請人之間的合同履行問題,切實維護申請人合法權益。
為保證行政復議決定能夠順利履行,2023年6月,司法部行政復議與應訴局派工作組赴黑龍江省進行案件核查,實地調查核實情況。最終,工作組督促協調相關地方政府及部門提出具體處置方案,維護了公司的合法權益。
事后,在采訪過程中,工作組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在這一案件的處理中,依法審慎、穩妥有序開展延伸行政復議辦案成效工作,強化行政復議監督功能,壓實屬地責任,通過加強與相關下級政府及部門的溝通協調,監督推動有關方面實質性化解行政爭議。
在本案中,主要涉及的兩個法律問題包括,行政機關不履行行政協議, 老百姓的救濟方式以及行政復議在我國維權中的作用。
首先,行政部門不履行行政協議,可復議可訴訟。我國《行政復議法》第十一條對行政復議的受案范圍作出了明確的規定,除了對行政處罰決定、強制措施、行政強制執行決定等具體行政行為不服,可以提起行政復議外,公民認為行政機關不依法訂立、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約定履行或者違法變更、解除政府特許經營協議、土地房屋征收補償協議等行政協議的,也可通過行政復議來解決爭議。這也就意味著無論是本案中出現的政府部門不履行行政協議的,還是征收方不履行補償協議的,大家都可申請行政復議。
同時,政府未履行行政協議的,大家也可啟動訴訟程序。我國《行政訴訟法》規定,認為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未按照約定履行或者違法變更、解除政府特許經營協議、土地房屋征收補償協議等協議的。受理案件后,針對征收部門未依法履行、未按照約定履行行政協議的,人民法院可依照法律規定,結合原告訴訟請求,判決被告繼續履行,給原告造成損失的,被告應予賠償。
新修訂的《行政復議法》作出了許多調整,尤其是針對復議機關的調整,可以說是極大地便利了老百姓申請行政復議的。新法取消了地方人民政府工作部門的行政復議職責,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統一行使,同時保留海關、金融、外匯管理等實行垂直領導的行政機關、稅務和國家安全機關并由上一級機關管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以及國務院部門自我管轄的規定。同時,還擴大了行政復議受案范圍,所有行政處罰、行政強制措施、行政強制執行、行政許可、征收征用及補償決定、行政賠償、工傷認定、排除或者限制競爭、行政協議、政府信息公開等明確列入行政復議范圍。還增設了調解、和解制度??傊?,新《行政復議法》的調整充分發揮了行政復議較行政訴訟入口要寬、門檻要低、審查要深、程序要簡化、效率要高、的優勢。
安置補償協議屬于行政協議的一種,若遲遲等不到征收方履行安置補償協議,大家有權通過復議或者訴訟的方式來維權。圣運律師提醒大家,在簽訂安置補償協議時,務必仔細審查補償協議中是否存在違約條款。我國法律規定,征收方不履行協議的,當事人有權要求按照約定的違約金條款或者定金條款予以賠償!
電話:400-1598098 郵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亮馬橋路甲40號二十一世紀大廈3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