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土地補償領域職務犯罪案件不容忽視,近年來,城鎮化建設發展迅速,農村土地被大量征用,征地補償款的數額巨大,這在一定程度上給個別村干部實施職務犯罪提供了空間。土地補償領域職務犯罪的主要特點1.從犯罪主體看,大多為村支書、村主任和村會計等村干
近年來,城鎮化建設發展迅速,農村土地被大量征用,征地補償款的數額巨大,這在一定程度上給個別村干部實施職務犯罪提供了空間。
土地補償領域職務犯罪的主要特點
1.從犯罪主體看,大多為村支書、村主任和村會計等村干部,而且單獨犯罪少,集體共同犯罪多。土地補償款由村干部負責管理和發放。村務不公開,權力過分集中且缺乏監督和制約,使村干部成了職務犯罪的高發群體。由于土地補償涉及土地丈量、記錄、審核、報領等多個環節,一個人很難單獨完成犯罪,村干部往往相互勾結、集體作案。這決定了在土地補償領域的犯罪窩案多、串案多。
2.從犯罪手段看,有直接私吞、虛報冒領等多種方式。犯罪行為主要表現為:截留私吞,收款不入賬;虛報冒領,即通過虛報土地面積、虛報土地補償等級、虛列征地農戶或虛構補償項目等手段向政府多報征地補償款,然后冒名或編造假名領取補償款據為己有。
3.從犯罪罪名看,主要為貪污罪,亦有少量的賄賂犯罪。村干部貪污補償款的案件占土地補償領域職務犯罪案件比重很高,但也有少數村干部在土地補償款發放過程中,利用職務之便收取村民賄賂,為其非法獲取補償款的情況。
4.從犯罪后果看,嚴重危害農村的穩定和發展。農村土地補償款的發放不公,激化了干群矛盾,極易導致集體上訪和各種群體性事件的發生,容易給本地的政治穩定和經濟發展、社會和諧造成負面影響。
土地補償領域職務犯罪的查處對策
1.樹立“信息主導偵查”意識,設法拓展案源。一要廣泛宣傳,激發人民群眾舉報積極性。可以通過廣播電視、報刊雜志等媒體,公布舉報電話、舉報信箱,開辟網上舉報渠道。二要主動深入農村,敏銳捕捉相關信息。通過走訪、拉家常等方式廣泛接觸農民,以獲取有價值的信息。三要結合農民上訪事件,分析背后可能涉及的犯罪信息。積極介入農民上訪事件,傾聽農民的呼聲,以專業視角分析其中的犯罪信息。
2.采用“系統抓、抓系統”方法,深挖窩串案。土地補償領域的職務犯罪在案發環節、作案手段等方面均有規律性可循。查處時,要從兩個方向進行深挖:一是從橫向上深挖。如本省某縣在偵破某村貪污土地補償款的案件后,偵查人員認為該案涉及數個村,并且每個村在補償款的發放都是相同的手續和流程,于是順藤摸瓜、舉一反三,又相繼偵破了其他村貪污補償款的案件。二是從縱向上深挖。比如某縣檢察院反貪局在查辦村案過程中,注意追查贓款去向,從中發現了鄉鎮干部貪污賄賂犯罪問題。
3.建立“由證到供、供證結合”模式,構建嚴密證據體系。深入了解土地補償領域國家法律法規、補償金的計算方法、發放流程等,及時封存有關財務賬目,固定會計賬目范圍,鎖定會計賬目起訖時間,進行認真核查。針對村干部對使用和私分補償款的情況一般都會留有某種記錄,如筆記本、結算單等,可以通過突擊搜查獲取這一證據進而簡化查證工作。對于冒名領取的案件,可以委托有關單位進行筆跡鑒定,注意利用鑒定結論固定證據。還可對犯罪嫌疑人進行同步錄音錄像、讓犯罪嫌疑人親筆書寫供詞,連同訊問筆錄一起構建環環相扣的證據體系。
4.貫徹寬嚴相濟的司法政策,維護農村穩定和諧。目前農村職務犯罪仍處于多發時期,因此必須加大懲治力度,但從維護農村穩定和發展的大局出發,我們必須區分情況、分別對待。對于涉案金額小,情節輕微,主觀惡性不大,又能主動認罪,有悔罪表現,依法可以不追究刑事責任的,可以視情況不立案;對于犯罪嫌疑人已經如實供述自己全部犯罪事實,只要不從事干擾訴訟活動的,慎用拘留、逮捕等羈押性強制措施;對具有《刑事訴訟法》第十五條規定情形的,要及時予以撤案處理。此外,查處案件時,要盡量避免給農村正常生產秩序帶來不良影響。
安徽省人民檢察院·王勝利
●農村土地補償領域職務犯罪案件不容忽視的原因
●農村土地補償領域職務犯罪案件不容忽視的是
●農村土地補償款分配的法律規定
●農村土地補償案例
●農村土地補償款歸誰
●關于農村土地補償費分配的法律規定
●農村土地賠償新政條例
●農村土地補償領域職務犯罪案件不容忽視的是
●農村土地征收補償款分配判決案例
●農村土地補償費歸誰所有的法律條文
●2024年城中村拆遷安置房關乎民生,施工質量監督不容忽視!,城中村拆遷計劃:今日在線拆遷法律咨詢
內容審核:王四新律師
來源:臨律-農村土地補償領域職務犯罪案件不容忽視,農村土地補償領域職務犯罪案件不容忽視
電話:400-1598098 郵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亮馬橋路甲40號二十一世紀大廈3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