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市農用地征收補助金是多少,1、土地補償費:計算方式:各政府因地制宜制定出各地區土地征收的價格(區片價),乘以被征收土地的面積,就是土地補償費標準。未利用地按區片價的60%執行。河北省區片價見《河北省人民政府關于實行征地地區片價的通知》。
1、土地補償費:計算方式:各政府因地制宜制定出各地區土地征收的價格(區片價),乘以被征收土地的面積,就是土地補償費標準。未利用地按區片價的60%執行。河北省區片價見《河北省人民政府關于實行征地地區片價的通知》。如果以國家工程需要征收,則按新出臺政策再詳盡實施,未出臺具體細則的,一般按被征收耕地前三年平均年產值16倍支付土地補償費。土地補償費原則上20%歸村集體所有,80%歸承包人所有。
2、安置補助費:此補償項目一般和土地補償費合并計算,見國土資見
(2004)238號文件規定,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合計按30倍計算。如果分開計算的話,安置費標準則按被征收耕地前三年平均年產值14倍。此費用專款專用,用于補助需安置的人員。如果是由村集體組織負責安置被征收土地人員的,該費用由村集體統一使用和安置。
3、青苗補償費或附著物補償:青苗補償費按征地時當季作物的產值計算。地上附著物補償費亦由各社區市政府出具具體補償標準。以石家莊市為例,石家莊市政府以石函辦
(2007)27號文件出具《石家莊征收集體土地青苗和地上建筑物附著物補償標準的通知》。其他市縣也均有此規定。被征收人可依據此標準計算這兩項費用。需要注明的是該兩項費用均屬土地承包者或附著物所有者全部所有,集體組織不能要求分割。
【本文關聯的相關法律依據】
《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條征收土地的,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征收耕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征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該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至十倍。征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計算。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按照被征收的耕地數量除以征地前被征收單位平均每人占有耕地的數量計算。每一個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費標準,為該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四至六倍。但是,每公頃被征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最高不得超過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十五倍。征收其他土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參照征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標準規定。被征收土地上的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征收城市郊區的菜地,用地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繳納新菜地開發建設基金。依照本條第二款的規定支付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準,可以增加安置補助費。但是,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不得超過土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三十倍。國務院根據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在特殊情況下,可以提高征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標準。
一、揚州征地補償標準
(1)根據《土地管理法》第47條的規定,征地補償有三大塊,即: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青苗補償費。
(2)對于這三項費用的分配:安置補助費、青苗費是直接支付給被征地人的,土地補償費給村集體。
(3)但給村集體的土地補償費也不是就歸集體所有、被征地人一點都得不到了:土地補償費由村集體統一分配,具體如何分要經村民代表大會決定,但在分配時,或者是所有村民都有權平均分、然后由村里給被征地人另行調配土地;或者是多分配給被征地人一些款項作為補償、而沒有被征地的村民就少分或是不分給所征地的土地補償費。
二、最新土地管理法規定征地如何補償
1、土地法修正草案明確單獨補償農村村民住宅。草案規定,征收農民集體所有土地補償安置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制定。依照國務院制定的具體辦法,省、自治區、直轄市可以規定補償安置的具體標準。
2、先補償再征地,土地法修正草案取消30倍上限。
3、明確征地應按市場價格補償。根據草案,征地補償不再按以往的土地產值為標準計算。土地補償標準既考慮原有用途年產值因素,又要綜合考慮土地區位、供求關系、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各類因素,特別是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的因素。住房和地上附著住的補償,則應當遵循市場原則。最終補償目的要達到保證被征地農民原有生活有改善、長遠生計有保障的效果。
4、草案將補償內容由三項改為五項。在現行“土地補償、安置補助和青苗地上附著物補償”基礎上,把住宅從地上附著物中單列出來,并新加了社會保障的補償。
5、在住房保障方面。將對城市規劃區內的被征地農民提供該國有土地上的房屋,無法提供的按照市場價給予貨幣補償;城市規劃區外則安排宅基地重建住房并按照新建房屋成本給予補償。
6、社保方面。將在補償資金中增加社保補貼資金,記入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個人賬戶。
7、草案還對征地程序作出原則性規定。必須依照合法、公正、公開的原則制定嚴格的程序”,并明確,“補償資金不落實的,不得批準和實施征地。
8、此次修改土地管理法是征地補償制度改革第一步,草案已授權國務院就征地補償安置制定具體辦法。依據現行《土地管理法》,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不能直接交易,只能通過國家向農民征地,成為國有土地后再轉入市場。失地農民往往無法正常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客觀上形成了政府與民爭利的局面。
9、如果對土地管理法中土地征收的補償標準作了修改,具體會提高多少征收補償?征收補償應該會提高到現在補償值的至少10倍。在土地管理法修正案中,如果將征收補償提高10倍,農民一畝地能拿到60萬的征收補償。農村集體土地或集體土地上房屋的征收,比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復雜很多,包括城鄉接合部、鄉鎮、新城等大量的土地都是集體土地。按照目前的土地管理法,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不得超過土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30倍。也就是說,一畝地一般征收補償不超過6萬元,折合到每平方米補償不足100塊錢。
10、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草案將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條修改為:征收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應當依照合法、公正、公開的原則制定嚴格的程序,給予公平補償,保證被征地農民原有生活有改善、長遠生計有保障,維護被征地農民的合法權益;征地補償包括土地補償,被征地農民的安置補助與社會保障費用,農村村民住宅補償,以及其他地上附著物補償和青苗補償;征收農民集體所有土地補償安置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依照國務院制定的具體辦法,省、自治區、直轄市可以規定補償安置的具體標準。
11、未來,土地管理法還可能進行更多的修訂,改革后農民可稱為農村集體土地交易的主體,通過稅收調節的方式,使部分土地收益成為地方財政收入。
一、調整提高征地補償標準
(一)土地補償費
征用耕地的土地補償費,由原該耕地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9倍調整為10倍。征用其他地類,仍按市政府揚府發[2002]84號文件規定的倍數執行。征用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最低標準:廣陵區、維揚區、開發區以及市規劃建設區內邗江部分耕地每畝為1600元,常年種植的菜地每畝2500元;市規劃建設區外邗江部分以及儀征市、江都市、高郵市、寶應縣耕地每畝為1400元,常年種植的菜地每畝1800元。
(二)征用耕地安置補助費
按照需要安置的被征地農民人數計算。需要安置的被征地農民人數,按照被征用的耕地數量除以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征地前平均每人占有耕地的數量計算。每一名需安置的被征地農民的安置補助費標準:廣陵區、維揚區、開發區以及市規劃建設區內邗江部分為17000元,市規劃建設區外邗江部分以及儀征市、江都市、高郵市、寶應縣為13000元。
征用其他農用地的安置補助費,按照該土地的土地補償費標準的70%計算。
征用未利用地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非農業建設用地不支付安置補助費。
(三)青苗補助費
一般按一熟作物的產值計算,能如期收獲的原則上不予補償。具體標準如下:
1、麥子、油菜:廣陵區、維揚區、開發區以及市規劃建設區內邗江部分每畝為800元,市規劃建設區外邗江部分以及儀征市、江都市、高郵市、寶應縣每畝700元。
2、水稻:廣陵區、維揚區、開發區以及市規劃建設區內邗江部分每畝為850元,市規劃建設區外邗江部分以及儀征市、江都市、高郵市、寶應縣750元。
3、蔬菜:廣陵區、維揚區、開發區以及市規劃建設區內邗江部分每畝為1300元,市規劃建設區外邗江部分以及儀征市、江都市、高郵市、寶應縣每畝1000元。
4、棉花:每畝800元。
(四)地上附著物補償
仍按照揚府發[2002]84號文件規定的標準給予補償。
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以及重點高等級公路征地補償標準和移民安置辦法,按照國務院和省政府有關規定執行。
二、足額、及時支付征地補償安置經費
依法征用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必須按照規定標準進行補償安置。征地補償安置費用必須在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批準之日起3個月內全額支付,不得分期付款。征地補償安置不到位的,不得強行使用集體土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如未能調整其他質量和數量相當的土地給被征地農民繼續承包經營的,必須將80%的土地補償費支付給被征地農民,被征地農民如不需要統一安置的,安置補助費全部發放給被安置人。對按規定應該支付給農民的征地補償安置費用,必須按時全額發放到位,嚴禁克扣、侵占、截留和挪作他用。對不按規定支付補償費用或克扣、侵占、截留和挪作他用的,一律依法嚴肅查處。
●揚州市農用地征收補助金是多少錢
●揚州市農用地征收補助金是多少錢一個月
●揚州市征地農田補償標準
●揚州市農用地征收補助金是多少
●揚州農村土地征用賠償
●揚州農村土地征用多少錢一畝
●揚州市征地補償和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辦法
●揚州市農用地征收補助金是多少錢一個月
●揚州征用土地安排農民社會保障
●揚州市土地征收補償新標準2018
內容審核:王蘭律師
來源:中國法院網-揚州市農用地征收補助金是多少,
電話:400-1598098 郵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亮馬橋路甲40號二十一世紀大廈3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