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西的招商引資政策咨詢2025,省政府批復,全省首個萊西萊陽一體化發展先行區,來了,在膠東經濟圈地理中心區域,青島和煙臺正攜手打造山東首個一體化示范區。 1月19日,山東省發改委官方網站發布信息:經山東省政府同意,省發改委印發《萊
在膠東經濟圈地理中心區域,青島和煙臺正攜手打造山東首個一體化示范區。
1月19日,山東省發改委官方網站發布信息:經山東省政府同意,省發改委印發《萊西萊陽一體化發展先行區建設實施方案》(簡稱《方案》),標志著全省首個區域一體化發展先行區獲批建設。
根據《方案》,萊西萊陽一體化發展先行區范圍包括青島萊西市、煙臺萊陽市全域,陸域面積3300平方公里,總人口151.5萬,被賦予四大發展定位:膠東經濟圈新的增長極、縣域同城化發展典范、“兩山”基地建設樣板、國家城鄉融合標桿。實施期至2025年。
《方案》提出,統籌安全和發展,推進城市規劃、科技創新、產業發展、生態保護、基礎設施等領域合作聯動,加快區域功能合理布局、資源要素自由流動、公共服務均衡配置,探索毗鄰縣域同城化發展新模式,為全省區域一體化發展提供“雙萊”方案。
“雙萊”一體化發展先行區總體發展布局
在中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今天,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為承載發展要素的主要空間形式。過去各自為戰的發展模式,正在向“組團式”的城市群發展模式迭代。
當前,山東正著力讓16市,抱團發展,推進全省區域協調發展,不斷增強發展合力。
1月6日,山東省人民政府印發《山東半島城市群發展規劃》,為山東半島城市群未來五年,甚至十五年發展制定了頂層設計。
青島萊西市、煙臺萊陽市位于膠東經濟圈中心區域,地理空間相接,產業發展相融,人緣文化相親,具備良好的一體化發展基礎。
規劃建設萊西萊陽一體化發展先行區,是推動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先手棋和突破口。
目前,萊西、萊陽兩市已經在各領域開展了先行先試,做了大量具有開創性、富有成效的工作,為先行區建設全面鋪開摸索了路徑,積累了經驗——
成立了全省首個跨區域一體化的平臺運營公司,目前已導入項目45個,總投資達到269.6億元;
策劃推出一批具有標志性、引領性的重點事項、重點項目,目前31項重點事項已成13項,計劃總投資3250億元的72個重點項目已開工59個;
打破地域限制和行政壁壘,推動160余個事項實現跨市通辦,高層次人才、緊缺型技術人才實現戶籍互認、待遇共享,居民健康檔案、電子病歷、預約掛號等診療信息實現互聯互通。等等。
此番,《方案》的正式批復實施,標志著萊西萊陽一體化發展先行區建設有了省級層面的頂層設計,確立了“路線圖”。
根據《方案》,萊西萊陽一體化發展先行區將在“不破行政隸屬、打破行政邊界”的前提下,加速兩市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作聯動,打造膠東經濟圈中部崛起、融合發展的新支點。
到2025年,先行區主要功能框架將基本形成,兩市同城化發展取得實質性進展,功能齊全、協同高效、資源共享的先行區同城化發展新格局初步形成。
01先手棋、突破口
加快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是山東省委、省政府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重大舉措。
2020年1月,山東省政府印發《關于加快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加快青島、煙臺、濰坊、威海、日照一體化發展,打造全省高質量發展強勁引擎。
2021年8月,經省政府同意,《膠東經濟圈“十四五”一體化發展規劃》印發實施,給膠東經濟圈的定位是昂起山東半島城市群龍頭,著力打造國際海洋創新發展高地、國際海洋航運貿易金融中心、新經濟發展先行區、高水平改革開放引領區、海洋生態文明示范區。
區域一體化要順利推進,需要找到一個好的突破口。
膠東經濟圈共有41個縣(市、區),其中全國百強縣9個、占全省近7成,全國百強區6個、占全省6成。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優勢在縣域、潛力在縣域。
展開山東省地圖,可以清晰地看到,位于青島東北部的萊西市和位于煙臺市南部的萊陽市毗鄰,兩市位于膠東經濟圈中心區域。
兩市總面積3300平方公里,總人口151萬。人緣文化相親,山同脈、水同源、地相連、人相親,歷史上長期合并共治,交流交往密切,具有強烈的認同感。
兩市地理空間相接,市中心相距約10公里,兩市經濟開發區一路之隔,相向發展態勢明顯。榮濰高速、龍青高速、濰萊高鐵、青榮城際鐵路貫通兩市,交通區位優勢逐步凸顯。
兩市產業發展相融,主導產業協作配套,凱盛浩豐、萬福、魯花、龍大引領農業產業化;北汽制造、山東汽車攜手壯大汽車產業基地,領航全省新能源汽車制造;現代服務業攜手前行,形成農業旅游、健康療養、現代物流等新業態。
萊西高鐵站
從長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發展經驗看,縣域經濟實際上已經成了服務中心城市、中心城區的配套經濟,必須在分工格局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建設萊西萊陽等一體化先行區,有利于發揮縣域各自比較優勢,打破行政區劃分割,打通產業鏈條,推動市場信息共享,促進資源要素流動。
相較于廣佛—佛山、長沙—株洲—湘潭等區域一體化,膠東五市都是沿海布局,五市城市中心距離較遠,各市毗鄰地區遠離行政中心,很多是發展洼地。推動萊西萊陽等縣域合作區建設,有助于發揮各自優勢、抱團發展,推動膠東經濟圈中部崛起,將發展“洼地”變“高地”,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一體化。
可見,規劃建設萊西萊陽一體化發展先行區是推動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先手棋和突破口,作用十分明顯且重要——
有利于促進兩市資源共享、協作聯動,打造膠東經濟圈中部崛起、融合發展的新支點;
有利于加快破除城市之間行政和市場壁壘,率先探索共建共享、共創共贏的新機制;
有利于放大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政策效應,探索形成城鄉融合、共同富裕的新路徑。
02摸索兩年,成效初現
除了理論層面的可行性外,目前,萊西、萊陽兩市已經在各領域開展了先行先試,在諸多方面取得初步成效。
2019年10月以來,在山東省發展改革委和青島、煙臺發展改革委的支持和指導下,萊西市、萊陽市在全省率先啟動開展一體化發展先行區相關工作,兩市密切溝通、協同聯動,努力建設毗鄰區域合作的高水平樣板。
一體化發展,規劃先行。
兩市以《萊西萊陽一體化發展先行區總體方案》定目標,以《萊西萊陽一體化發展先行區概念規劃》定功能,以產業發展、城鄉建設、生態保護等專項規劃定路徑,構建起“1+1+N”規劃體系。
“雙萊”產城融合聯動區發展布局
在發展布局上,以204國道產業集聚發展帶為引領,打造產城融合、城鄉融合2個聯動區,構筑東部五龍河、北部大青山-旌旗山、西部大沽河三大生態廊道,統籌推進夏格莊、店埠、羊郡、穴坊等重點區域城鎮化建設,實現優勢互補、整體提升。
一體化發展重點是要提高要素跨區域流動效率,降低成本。
“雙萊”城鄉融合聯動區發展布局
兩市創造性地以園區為載體,以項目建設為抓手,增強一體化發展的“動力源”。充分發揮兩地經濟開發區資源稟賦相近、產業發展相融優勢,按照“一區多園”模式,合力爭創國家級開發區。
堅持“項目共引”,合資成立全省首個跨區域一體化平臺運營公司——“雙萊”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投資140億元建設高新技術產業園等17個重大項目,統籌推進先行區的建設運營與管理工作,成立以來已導入項目45個,總投資達到269.6億元。
堅持“園區共建”,最大程度發揮產業優勢疊加效應,合力打造跨境電商、現代農業、綠色化工等“八大產業園區”,著力構建特色鮮明、優勢互補的一體化現代產業體系。其中,雙萊跨境電商產業園已落戶電商類企業120余家,預計全年電商網絡零售額達30億元。
“雙萊”先行區十大一體化項目
堅持“利益共享”,積極探索“飛地模式”,對共引共建的產業項目GDP及稅收收入按照“飛出”與“飛入”6:4分配共享,建立起區域互利共贏的利益分享機制。如中科曙光節能液冷創新基地項目,計劃將超算液冷設備生產在萊西經濟開發區,冷卻液生產以“飛地”方式落戶萊陽市,實現項目發展“最優解”。
突出“破堅冰、提速度、增實效”,打破地域限制和行政壁壘,160余個事項實現跨市通辦。推動跨市域審批一體化,大力實施“才聚雙萊”計劃,實現高層次人才、緊缺型技術人才戶籍互認、待遇共享。
這些做法嘗試,有章有法,切中穴位,務實奏效,為打造一體化發展先行區摸索了路徑,夯實了基礎。
03目標:增長極、典范、樣板、標桿
萊西萊陽的做法得到多方肯定與支持,成功列入山東半島城市群、膠東經濟圈、青島、煙臺“十四五”發展規劃。
2022年1月,經省政府同意,《萊西萊陽一體化發展先行區建設實施方案》由省發展改革委正式印發,先行區建設正式上升為省級戰略。
根據《方案》,萊西萊陽一體化發展先行區的發展定位是:膠東經濟圈新的增長極、縣域同城化發展典范、“兩山”基地建設樣板、國家城鄉融合標桿。
中建材智慧農業項目
先行區將通過加強區域協同創新、合力打造特色主導產業、實施生態環境共保聯治、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提高協同對外開放水平、推動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創新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等務實舉措,探索毗鄰縣域同城化發展新模式。
結合生產生活實際,先行區將構建“一帶集聚、兩區引領、三廊環抱、多點支撐”的總體發展布局——
“一帶集聚”,即建設沿G204產業集聚發展帶;
“兩區引領”,即推動產城融合聯動區和城鄉融合聯動區引領發展;
“三廊環抱”,即構筑東部五龍河、北部大青山—旌旗山、西部大沽河三大生態廊道;
“多點支撐”即打造若干城鎮支撐點。
一體化能不能穩步推進,有沒有生命力,關鍵還得靠產業。
《方案》提出,對合力打造特色主導產業作出安排:
共同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國家級新能源汽車聚集區,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產值達1000億元,共建“雙萊”綠色化工園區,建設“碳谷”產業示范基地,打造具有區域影響力的先進結構材料集聚區;
提升發展現代物流和文旅產業,推進“雙萊”跨境電商產業園、膠東智慧物流產業園,建立萊西萊陽文旅產業聯合體;
攜手打造現代高效農業,到2025年,綠色食品產業鏈產值突破1000億元,將綠色食品打造成最具全國影響力的地標產業;
協同發展灣區經濟,推動丁字灣與鰲山灣“兩灣”協同發展,構建海洋經濟科技成果轉化平臺載體,共同打造丁字灣“雙碳”智谷。
區域一體化,交通等基礎設施是“先行官”。根據《方案》,萊西萊陽將著力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快布局數字基礎設施,加密暢通區域交通網絡,提升能源保障能力,善城鄉供排水管網建設。
G204京滬線萊西段改建工程工暨通車啟動儀式
區域一體化,體制機制很關鍵。在現有基礎上,萊西萊陽將進一步創新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
建立政策協同機制,支持將先行區建設納入萊西市、萊陽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推動政策統一、規則一致、執行同步;
建立要素統籌機制,設立不少于100億元的先行區專項建設基金,允許先行區項目建設用地結余指標跨區域調劑;
建立利益分配機制,對共引共建的產業項目,5年內GDP及稅收收入比例原則上按照“飛出地”與“飛入地”6:4分配共享,并可適當延長分享期限,對重大招商引資項目“一事一議”確定利益分成比例。
建立項目聯建機制,共同制定先行區產業發展指導目錄與項目準入清單,統籌布局、并聯審批、跟蹤督辦共引共建項目,推動審批服務事項兩地通辦;
建立安全發展機制,提高城市應對基礎設施安全、社會安全風險等綜合能力。
萊西萊陽一體化發展先行區建設已經起步。在新發展藍圖的牽引下,必將進一步走深走實,結出更多果實,為青島北部地區發展、為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打開突破口,注入強大活力。
法律分析:煙臺將以養馬島-芝罘島60余公里大美黃金岸線為著力點,在高水平謀劃好、高標準建設好海上世界與芝罘仙境兩大核心片區的同時,針對旅游大世界-東炮臺、雨岱山漁人碼頭、虞美人廣場、煙大海濱公園、世界設計公園、辛安河-魚鳥河河口等6處有特色資源稟賦、有較好發展基礎的標志性節點,實施景觀改造、品質提升工程,并結合夾河生態景觀帶和幸福新城建設,構建“擁灣攜水,玉帶連珠”的空間新格局。中期將向西繼續打造芝罘島-蓬萊閣100余公里岸線;遠期延伸至萊州,貫通煙臺北部整個濱海黃金海岸帶。
法律依據:煙臺市出臺了《關于理順濱海一帶管理運營體制打造仙境海岸的實施意見》 實施范圍為東起養馬島、西至芝罘島長約62.5公里市區濱海一帶,明年啟動實施芝罘島到蓬萊閣段,后年啟動實施蓬萊閣至萊州三山島段,實行統一規劃引領、統一集中管理、統一策劃運營、統一組織保障的運營機制。力爭經過3-5年的努力,最終建成自養馬島至萊州三山島、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仙境海岸,打造成具有鮮明煙臺特色、具備國際知名度和美譽度的濱海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和世界級濱??臻g。
2020年截至目前,萊陽市暫無新的棚戶區改造計劃。
一、國家區改造的優惠政策
1、建立規劃管理綠色通道,棚戶區改造項目的控規調整按簡易程序辦理,調整論證與規劃方案審查同步進行。規劃審批時可根據項目實際情況適當提高項目容積率指標,爭取實現項目總體收支平衡。
2、在棚戶區改造項目內按規劃需要砍伐樹木,調整綠地,挖掘道路,拆除公廁、垃圾站,遷移電力、電信、廣播電視桿線的,免收補償費,由項目業主單位按規劃要求重建或恢復。公廁、垃圾站拆除后規劃沒有重建恢復要求的,仍按規定給予補償。
3、棚戶區改造項目用地紅線內配套的經營性設施,按照“誰經營,誰投資”的原則建設,其小區外大配套管網分別由郵政、電業、電信、廣播電視、燃氣、自來水等部門同步建設。小區內用電、用氣、用水容量的增容費只收繳新增部分。納入棚戶區改造范圍的企業,不能重復提留水電分離改造費用。
二、棚戶區改造的意義是什么
棚戶區改造是我國政府為改造城鎮危舊住房、改善困難家庭住房條件而推出的一項民心工程。今日我們來聊聊棚戶區改造的意義。
棚戶區是指城市建成區范圍內、平房密度大、使用年限久、房屋質量差、人均建筑面積小、基礎設施配套不齊全、交通不便利、治安和消防隱患大、環境衛生臟、亂、差的區域及“城中村”。所謂“城中村”,是指城市建成區仍然存在的、在集體土地上建造的、屬于棚戶區性質的區域。
實施棚戶區改造的根本目的是改善群眾的居住條件,兼顧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環境。各地對棚戶區改造實行了“保底”安置,安置標準普遍達到了戶均45平方米以上,保證了實施改造后群眾居住水平都能明顯提高。棚戶區改造還要求加強改造建設和安置住房分配過程的公開透明,維護棚戶區群眾的知情權和參與權,確保分配結果群眾滿意。
法律分析:萊西計劃啟動高鐵新城(北馬莊、前塔村、韓家屯、劉家莊)、夏屯(隋家屯)、北莊(沙嶺、水集一村)、展格莊、草泊共5個片區的改造,涉及居民住房4976套。結合城市建設、產業發展等規劃,科學論證棚改片區,提高安置房源建設的檔次和水平,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堅持把安置房源建設作為首要任務來抓,層層壓實責任,倒排工期,掛圖作戰,讓群眾改的放心、住的舒心。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
第十一條 國務院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分別組織編制全國和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城鎮體系規劃,用以指導城市規劃的編制。
第十二條 城市人民政府負責組織編制城市規劃。縣級人民政府所在地鎮的城市規劃,由縣級人民政府負責組織編制。
第二十三條 城市新區開發和舊區改建必須堅持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綜合開發、配套建設的原則。各項建設工程的選址、定點,不得妨礙城市的發展,危害城市的安全,污染和破壞城市環境,影響城市各項功能的協調
第二十四條 新建鐵路編組站、鐵路貨運干線、過境公路、機場和重要軍事設施等應當避開市區。
第四十條 在城市規劃區內,未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件或者違反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件的規定進行建設,嚴重影響城市規劃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建設,限期拆除或者沒收違法建設物、構筑物或者其他設施;影響城市規劃,尚可采取改正措施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并處罰款。
法律分析:科學規劃有序推進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堅持以滿足人民群眾生活需要為目標,做好規劃設計,組織相關部門深入施工現場解決問題,把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做深、做細、做實。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
第十四條 城市人民政府組織編制城市總體規劃。
直轄市的城市總體規劃由直轄市人民政府報國務院審批。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市以及國務院確定的城市的總體規劃,由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審查同意后,報國務院審批。其他城市的總體規劃,由城市人民政府報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審批。
第十五條 縣人民政府組織編制縣人民政府所在地鎮的總體規劃,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審批。其他鎮的總體規劃由鎮人民政府組織編制,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審批。
法律分析:
煙臺將以養馬島-芝罘島60余公里大美黃金岸線為著力點,在高水平謀劃好、高標準建設好海上世界與芝罘仙境兩大核心片區的同時,針對旅游大世界-東炮臺、雨岱山漁人碼頭、虞美人廣場、煙大海濱公園、世界設計公園、辛安河-魚鳥河河口等6處有特色資源稟賦、有較好發展基礎的標志性節點,實施景觀改造、品質提升工程,并結合夾河生態景觀帶和幸福新城建設,構建“擁灣攜水,玉帶連珠”的空間新格局。中期將向西繼續打造芝罘島-蓬萊閣100余公里岸線;遠期延伸至萊州,貫通煙臺北部整個濱海黃金海岸帶。
法律依據:
煙臺市出臺了《關于理順濱海一帶管理運營體制打造仙境海岸的實施意見》 實施范圍為東起養馬島、西至芝罘島長約62.5公里市區濱海一帶,明年啟動實施芝罘島到蓬萊閣段,后年啟動實施蓬萊閣至萊州三山島段,實行統一規劃引領、統一集中管理、統一策劃運營、統一組織保障的運營機制。力爭經過3-5年的努力,最終建成自養馬島至萊州三山島、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仙境海岸,打造成具有鮮明煙臺特色、具備國際知名度和美譽度的濱海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和世界級濱??臻g。
●萊陽招商引資
●萊西投資促進局
●萊蕪招商引資
●萊西招標網
●萊西市招標網
●萊西招標信息網
●萊西政府招標網
●萊西政府招標信息網
●萊蕪招商引資政策
文章來源參考:【頭條】2025萊西投資促進局,萊西招標信息網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我們的本網站以便快速找到!
投稿:董建
內容審核:黃旭暉律師
電話:400-1598098 郵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亮馬橋路甲40號二十一世紀大廈3層